温儒敏

温儒敏

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教授2013年获“山东大学优秀教师”代表作《温儒敏论语文教育》
发布时间:2022-06-01 21:11:41 点击数量:

  温儒敏,男,1946年生,籍贯广东紫金。

 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硕博毕业于北京大学,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、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。

  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。

 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、比较文学和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。

基本信息

  • 中文名:温儒敏
  • 外文名:WenRuMin
  • 性别:男
  • 出生日期:1946年
  • 民族:汉族
  • 国籍:中国
  • 出生地:广东紫金
  • 出生国家:中华人民共和国
  • 毕业院校: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
  • 职业:大学教授
  • 任职机构:山东大学
  • 职称:教授

大事件

  1946年

  出生

  1946年出生于广东紫金。

  1980年

  发表首篇文章

  1980年在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上发表首篇文章《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》。

  1984年

  出版首本著作《比较文学论文集》

  1984年出版第一部著作《比较文学论文集》,与张隆溪合编。

  1987年

  获北大文学博士学位

  1987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,成为北大中文系第一届博士。

  1997年07

  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

  1997年7月-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。

人物经历

  工作经历

  1970-1978年在广东韶关地委办公室任秘书,其间曾在厂矿与农村基层工作。

  1981年7月于北京大学任教。

  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系做访问学者。

  1987年聘北大中文系副教授。

  1992年聘教授。

  1996年聘博士生导师。

  1994-1995年任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。

  1997年7月-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。

  1996-2000年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。

  1999年7月至2008年7月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。

  2000年至今任全国社科基金评审委员。

  2003年任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客座教授。

  200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。

  2006年至今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。

  2011年9月至今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主要成就

  科研成就

  课题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》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。(已结项,成果为专著)

  《现当代文学研究史论》,教育部“九五”重点项目。(已结项,成果为专著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》)

  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项目》(主持人),北大学科建设985一期资助项目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》,教育部“十五”重大项目。(已结项,成果为专著《现代文学“新传统”及其当代阐释》,即将出版))

  《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修订(召集人),教育部项目。

  《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状况调查》(共11个子项目),总项目主持人,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项目。

  《当前社会“文学生活”调查》,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重大项目,首席专家。

 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,2012年启动,教育部组织编写,总主编。

  著作

  《比较文学论文集》,与张隆溪合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。

  《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》,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集,与李细尧合作翻译及编选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。

  《中西比较文学论集》,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》(与严家炎、孙玉石合编),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初版,2001年修订版,2013年第三版。

  《时代之波》,与丁晓萍合编,关于“战国策派”的研究文选,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。

  《北大风:北大学生百年作品选》,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。

  《百年学术:北大中文系名家学术文存》,北大出版社与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,2008年北大出版社修订再版。

  《郁达夫名作欣赏》,主编,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出版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》,原名《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初版,2007年修订,改现名再版。

  《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》,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。

  《高中语文》(必修与选修),执行主编,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。

  《大学语文》,(与人合编),全国自考办教材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。

  《高等语文》,分甲乙两种版本,主编,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。

  《名家通识讲座书系》,执行主编,名家通识教育多学科系列教材,简称“十五讲”系列,计划100种(已出版75册),北大出版社版。

  《中国语文》,总主编,重庆出版集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。

  《北大中文系百年图史》,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

  《大学语文读本》(分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两种版本),主编,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出版。

  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》,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。

  《中外文学作品导读》,主编,全国自考办教材,外研社2012年版。

  《语文课改调研报告》,主编,北京大学2014年出版。

  《语文素养读本》(小学到高中24册),主编,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,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。

  《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》,教育部组织编写,总主编,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(一、七年级)。

  论文

  发表文章共250多篇,以下为列举:

  《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80年2辑。

  《试论〈怀旧〉》《鲁迅研究丛刊》1980年3辑。

  《略论郁达夫的散文》《读书》1981年3期。

  《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1981年5期。

  《外国文学对鲁迅〈狂人日记〉的影响》,北大《国外文学》1982年。

  《港台比较文学研究述评》《当代文艺思潮》1982年3期。

  《重读王瑶〈中国新文学史稿〉》《读书》1983年2期。

  《深刻的思想特异的构思:读鲁迅的小说〈药〉》《阅读与欣赏(现代文学部分五》,1983年。

  《〈朝花夕拾〉风格论》《北大研究生学刊》1985年创刊号。

  《欧洲现实主义的传入与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》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986年3期。

  《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1988年2期。

  《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着》《博览群书》1989年7期。

  《香港文学批评印象》《香港文学》1989年1-2期。

  《梁实秋年谱简编》《文教资料简报》1989年2辑。

  《〈围城〉的三层意蕴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89年2辑。

  《〈肥皂〉的精神分析读解》《鲁迅研究动态》1989年2期。

  《雍容(幽默(简单味》《鲁迅研究动态》1989年12期。

  《〈狂人日记〉:反讽的迷宫》《鲁迅研究月刊》1990年8期。

  《客家味:传统人文精神及其他》《小说评论》1990年3期。

  《略论胡风的文学批评》《新文学研究》1992年2期。

  《成仿吾的文学批评》《文学评论》1992年2期。

  《胡风"主观战斗精神说"平议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1992年5期。

  《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批评》《上海文论》1992年5期。

  《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》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992年3期。

  《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》《文学史》第1辑,1993年。

  《沈从文怎样写鉴赏性评论》《名作欣赏》1993年3期。

  《李长之〈鲁迅批判〉及其传记批评》《鲁迅研究月刊》1993年4期。

  《论茅盾的"作家论"批评文体》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3年3期。

  《批评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》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4年4期。

  《历史选择中的卓识与困扰:论冯雪峰与马克思主义批评》《学术月刊》1994年5期。

  《郭沫若其人其诗》,韩国《中国语文论丛》1994年7辑。

  《剖析现代人的文化困扰:评〈废都〉》,收萧夏林编《"废都"废谁》一书,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。

  《境界》(英文),《TamKang Review》,Spring-Summer,1994。

  《调整学术步履》《天津社会科学》1994年2期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》(韩译本序)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1994年3期。

  《朱光潜的诗美学与新诗理论辩正》《求是学刊》1994年2期。

  《战国策派的文化反思与重建构想》,收温儒敏编《时代之波》,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。

  《梁宗岱的"纯诗"理论》《诗探索》1995年3期。

  《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》《文学评论》1996年4期。

  《怀恋的月色--读〈水样的春愁〉》《名作欣赏》1997年3期。

  《春风沉醉郁达夫》《中华读书报》1997年2月19日。

  《王国维〈红楼梦评论〉的"误读"价值》《中国文化报》1997年10月4日。

  《刘以鬯小说的"形式感"》,1999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。

  《〈梅村心曲〉的客家味及传统人文精神》《嘉应大学学报》1999年2期。

  《大学出版的根基:学术为本--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》,《中国出版》1999年9期。

  《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》,1999年纪念老舍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。

  《关于"经典化"与"学院化"》《文艺研究》1999年1期。

  《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小说〈二马〉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0年4辑。

  《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: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0年4期。

  《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》,2000年10月香港"张爱玲与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,发表《中华读书报》2000年12月27日。

  《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》,《Amsterdam Atlanta》,GA,2000(200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比较文学大会提交论文)。

  《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》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01年1卷。

  《当代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张力》《现代中国》创刊号2001年。

  《论〈中国新文学大系〉的科学史价值》《文学评论》2001年3期。

  《思想史取替文学史?》,2001年南京"中国现代文学传统"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。后收会议论文集。

  《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1年4期。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11月首届"北大论坛"。

  《王瑶<中国新文学史稿>与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》《文学评论》2002年1期。

  《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学改革》《中国大学教学》2002年11期。

  《"苏联模式"与1950年代的现代文学史写作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3年1期。

  《四十年代文学史家如何塑造"新文学传统"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,2003年4期。

  《从学科史考察早期几种独立形态度新文学史》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03年1期。

  《当代文学思潮中的"别、车、杜现象"》《读书》2003年11期。

  《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"偏激"》《中文自学指导》2003年6期。

  《沈从文与北大》《中国高等教育》2003年2期。

  《鲁迅的问题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--在东南大学的讲演》《鲁迅研究月刊》2003年9期。

  《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3年5期。

  《从学科史回顾八十年代的现在文学研究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4年5期。

  《当代文学研究的"空洞化"现象》《文艺研究》2004年3期。

  《科技发展与以人为本》《文明》杂志2004年6期。

  《胡风研究的"祛魅"与"祛蔽"》《博览群书》2004年5期。

  《关于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》《中国大学教育》2004年2期。

  《雷雨》的主人公是谁?--北大中文系学生试卷的观点举要》《名作欣赏》2004年4期。

  《学科史的梳理与反思--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〉引言》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》2005年2期。

  《作为文学史写作资源的"作家论"》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5年2期。

  《以个案考察切入跨文化研究》《东方丛刊》2006年2期

  《现代文学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6年3期。

  《扎实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》《语文建设》2006年5期。

  《文学研究中的"汉学心态"》《文艺争鸣》2007年7期。

  《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》,上海《语文学习》2008年1期。

  《现代文学“新传统”及其当代阐释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8年2期。

  《语文教育研究、文学教育与课程改革》,上海《语文建设》2008年4期。

  《第一次“文代会”与新文学传统的规范化阐释》(与胡慧翼合作),《河北学刊》2008年3期。

  《难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》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》2008年8期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的阐释链与“新传统”的生成》,上海《学术月刊》2008年11期,又《新华文摘》2009年第3期转载。

  《坚持本义守正创新:温儒敏教授访谈》(张晓玥整理),上海《学术月刊》2008年11期。

  《中文系要有“文气”》《文史知识》2008年8期。

  《“新传统”资源的利用与当代价值重建》(现代文学研究会十届二次理事会开幕辞与闭幕辞)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09年3期。

  《语文教育:创新之路怎样走?》(记者采访),《光明日报》2009年7月3日。

  《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》(记者访谈),《中国教育报》2009年7月24日。

  《北大传统与大学文化》《粤海风》2009年9月号。

  《语文教育研究的困扰与前景》《语文学习》2010年1期。

  《北大中文系诞生100年摭谈》《中华读书报》2010年3月17日。

  《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”是误导》《人民日报》2010年6月4日。

  《尊重史料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地位》,河南《汉语言文学研究》第1卷第1期。

  《第二代学者对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巨大贡献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0年第5期。

  《在课改中切实改进阅读与作文教学》《基础教育课程研究》2010年12期。

  《说说北大中文系的“系格”》《光明日报》2010年12月17日。

  《教材,怎样改才让人满意?》《人民日报》2010年12月23日。

  《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》《课程教材教法》2011年1期。

  《现代文学研究的“边界”及“价值尺度”问题》《华中师大学报》2011年1期。《新华文摘》2011年6期。

  《丛刊改版致读者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1年1期。(与吴义勤联合署名)。

  《不妨往理性思维靠一靠》《人民日报》专访,2011年6月8日。

  《再论现代文学研究的“边界”与“价值尺度”问题》,上海《学术月刊》,2011年11期。

  《再论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”的误导》,国务院参事室“教育论坛”发表,

  《中国大学的五种“重病”》《羊城晚报》2012年1月8日。全国大多数网站转载,很多报刊转载,如《文摘报》《读者》等,凤凰卫视专题评讲。

  《关注我们的文学生活》《人民日报》2012年1月17日。

  《忽视课外阅读,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》《课程教材教法》2012年第1期。《就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谈九个问题》,《中学语文教学》2012年3期。

  《“文学生活”:新的学术生长点》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2年8期,又《新华文摘》2012年第23期转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2年12期转载摘。

  《中国国民的“文学生活”》《中华读书报》2012年8月22日,《新华月报》2012年第9其转载。

  《高考语文(作文)阅卷方式应当改进》《语文建设》2012年7-8期。

  《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比较论》《粤海风》2012年5期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》(访谈)《文艺报》2012年12月12日。

  《学问与人生不是两张皮(访谈)》《新文学评论》(湖北)2012年4期。封二刊出温儒敏简历和照片。

  《语文教材编写也要守正创新》《语文学习》2013年1期。同期封二专刊温儒敏题词“刊格不羁,立品为归,题赠语文学习杂志”。并刊出温儒敏5张照片。

  教学成就

  主授课程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,本科基础课,国家级精品课。

  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》,研究生课程。

  《现实主义思潮研究》,研究生课程。

  《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》,本科生课程。

  《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》,本科生选修课程,中央电大必修课程。

  《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思潮》,选修课。

  《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》,研究生必修课。

  《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与学术前沿》,研究生课程。

  《文革文学史研究》,选修课。

  《文论精读》,博士生选修课。

  《现代文学专题》,博士生选修课。

  《语文教育专题》,“国培”课程。

社会活动

  兼任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。

  兼任人教版新课标《高中语文》教材执行主编及人教版部编本《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》的总主编。

  2004-2016年任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主编。

  2004-201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。

  2006-2014年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。

  2003年起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。

  2007-2010年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;同年至今任北大“国培”计划语文学科首席专家。

  2008年教育部授予“全国高校教学名师”奖励;同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特等奖。

  2010年至今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。

  2012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。

免责声明

.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、编辑和维护,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,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;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,请通过 mingrencha@88.com 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。

.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、抓取名人查内容;合理使用者,请注明来源于www.mingrencha.cn

本月热门人物

  • 李启龙(二丫讲梵博主)

    李启龙,一名九零后中年人,运维界的小学生。二丫讲梵网站站长

  • 有巢氏

      有巢氏,简称“有巢“或”巢”,号“大巢氏”,华夏族,位列五氏之首,被誉为华夏“第一人文始祖”。 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,建立古巢国。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,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。  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,立都河南舞阳。  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、四川

  • 江远(国民法医主角)

      江远:起点小说作者志鸟村《国民法医》一书的主角,拆二代!父亲

  • 李赞(90后书画新秀)

    笔名礼赞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,学士学位。河南泌阳县人,1996年出生。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,并被多家艺术单位永久收藏。 自幼喜欢诗词书画,在中学时期,坚持练习绘画基本功,每天放学后,在画室练习至深夜,冬夏不弃,多才多艺,传统美学、诗词、篆刻、鉴赏均有涉猎。其绘画作品工写兼备,尤以写意花鸟为长,与古为新,风格秀逸严谨。

  • 张霖(国家一级美术师)

      张霖,女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。河南美术教育学会会员、河南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。大红袍筹备画家。  从小就喜欢书画,几十年来,一直把书画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。多年来,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,也经常到国内外参观、参加书画展,从中汲取精华。书法绘画风格从不求

  • 张黎(当代画家)

      张黎,1965年生,河南商丘人,中国当代画家.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,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,修山水,书法,画论,篆刻等.山水画致力于线、面、色、墨的和谐统一,以舒缓当风的线与掷重苍浑的面结合,或墨融于彩,或簌彩于墨,营造出独具匠心的中国精神和东方意境,形成了意新情浓、潇洒雄奇、宽舒荡漾的色彩斑斓的水墨世界。  其画作不求

  • 欧桂生(刑侦八虎)

      法医临床鉴定人,执业证号:440118239037,主任法医师,硕士生导师,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。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;中国人体损伤鉴定委员会副主任;中国法医学会常务委员;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长;中山大学法医学系客座教授。曾获评公安部"八大刑侦专家"。

www.mingrencha.cn 名人查网 © Copyright © 2021-2022 ICP备案:豫ICP备2023030597号-1 公安备案: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63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