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粹芬
陈粹芬(1873年—1960年),祖籍福建同安,出生于香港,孙中山先生的侧室。
陈粹芬在1892年左右开始陪伴孙中山先生,曾随其流亡日本,并曾参与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。
后因患肺病,返回香港疗养。
中华民国成立后,入住澳门孙家,与孙中山原配卢慕贞夫人情同姐妹。
后来往于广州、河南、香港等地。
1949年移居香港。
1960年在香港病逝。
1980年坟墓由孙乾迁移到翠亨村孙家祖坟地。
基本信息
- 中文名:陈粹芬
- 别名:瑞芬
- 性别:女
- 出生日期:1873年
- 去世日期:1960年
- 祖籍:福建省同安
- 民族:汉族
- 国籍: 中国
- 出生地:香港
- 身份:孙中山的侧室
1873年
出生
1873年出生。
1892年
陪伴孙中山先生
1892年左右开始陪伴孙中山先生,曾随其流亡日本,并曾参与历次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。
1960年
逝世
1960年秋,因年迈体弱多病,与世长辞,享年88岁,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。
人物经历
早年经历
陈粹芬,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。
追随先生
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。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,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,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,身兼护士与卫士,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,过着流离转徙、担惊受怕的日子。
辛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蛰居日本期间,她以妻子的名分掩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。在横滨,她与孙中山的住家也就是民主革命活动的据点,凡前来与孙中山商谈革命工作的人,包括胡汉民、廖仲恺、蒋介石等,都由她接待、安排。惠州起义(1900年)前秘密运输军火武器,联络接洽、传递情报,也几乎都由她经办。光绪三十三年孙中山先后策划4次武装起义,她都随侍左右。她陪伴中山先生,无论在日本横滨或南洋等地时,他们居住和活动的据点,接待革命同志,照顾大家的生活,几乎无微不至。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粗活儿,任劳任怨,样样都做。
丁未年(1907年),中山先生在广东等边界,先后策划四次起事,陈粹芬随侍左右。他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,她也跟随服侍。同时亲自印刷宣传品——反清檄文。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池亨吉说她“非常忙碌”、性格“刚毅”,颇有“女中丈夫”的气概。同年12月2日,中山先生亲率黄兴、胡汉民等重要党人,自河内出发,前往镇南关,亲自指挥,与清兵鏖战,不久撤退。其后,大家集会于食堂,共斟离别酒。刚毅的陈女士也不堪别凰离凤之悲,双目饱含“英雌泪”。黄三德撰“洪门革命史”记:“看见中山先生妾侍,一表人才,中山娶她十余年,昔年在镇南关起事,失败,出走安南河内,做伙头饭与众兄弟食,洗衣裳,捱尽艰苦。”
功成身退
1914年,她再往南洋庇能,与商人陆文辉合股开设树胶园。孙科第一次出国考察,路过南洋时,曾予资助,请她回澳门居住。据孙满先生云:“(粹芬女士)至1931年间,乘太古公司蓝烟通轮船回香港,当时并携带一名养女(名孙仲英)回港。前往接船者,只有同志黄隆生、黄惠龙、谭卓勋三人。暂住于九龙弥敦道七二一号三楼黄惠龙家。住了一个时期,然后迁往澳门,租屋居住。
至1932年孙科乃接她两母女到广州东山二沙头渔庐公馆中,并委托她料理其子孙治平、治强兄弟,就读于岭南附中。后来他兄弟二人往上海及南京念大学,她即迁河南白鹤洞,租屋居住,以便仲英走读于真光女子中学。至仲英前往檀香山读大学时,她始迁回广州东山百子路。直至广州沦陷后,迁往香港九龙之埔道长沙湾道八十号四楼。
1936年,蒋介石南下广州时,曾亲自托居正,代送上国币3万元,为其建筑房屋居住之用。建筑未完成,广州即告失陷。
1937年,仲英由檀香山前往意大利,并复姓,改为苏仲英,在大使馆中,由刘文岛大使证婚,与孙乾结为夫妇。
1940年,孙乾与仲英由意国带同两位儿子孙必胜、必兴回香港,与她同住九龙尖沙嘴弥敦道一二零号二楼。直至香港沦陷后,又转入内地。根据陈粹芬夫人孙子的叙述,具有爱国精神的陈粹芬夫人亲自挑扁担带孙子们上战场与日军作战。抗战胜利后,又迁回广州。”
和睦相处
中山先生原配卢慕贞女士,与陈粹芬夫人谊同姊妹,相处和谐;晚年常相聚首,尤为难得。香邑翠亨村孙氏长房孙眉公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,名分为“孙文之妾”。
1949年秋,陈粹芬女士又至香港蛰居。同年仲夏,孙科(哲生)夫妇特往澳门,恭祝其母八秩晋三诞辰(按卢夫人生于清同治六年六月二十九日)。席设文第士街私邸,当卢夫人挽陈夫人(陈粹芬时年七十有七,族人皆以陈夫人称之)携手出下楼梯时,状至亲呢,宛若姊妹,受到亲友们热烈的鼓掌欢迎(惟卢、陈二氏从未与宋庆龄有任何接触)。
香港辞世
陈粹芬女士于1960年秋,因年迈体弱多病,与世长辞,享年88岁,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。“哲人日已远,典型在夙音。”总结上述种种,陈粹芬女士具有如此的胸襟与风范,真可以说集中国妇女贤德于一身了。亦无愧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奇女子。宜乎孙氏家族无论上上下下都对她尊敬有加,孙辈咸呢称其为“南洋婆”(称元配卢夫人为“澳门婆”,称宋庆龄为“上海婆”),他人则尊称她为孙“老太太”。
轶事典故
女中丈夫
规模宏大的庚子惠州之役,事前军械皆由海员公会的海员秘密运输。其经由日本、美国、高丽等邮船运来的最多;以横滨为居中策应,视情势,定行止。当时陈粹芬女士独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。每当横滨邮船一到,她立即前往接船,上下往返,以香港方面的确实讯息,转告密运枪械的海员,同志们无不感赞她的英勇。果敢和勤劳。日本方面,因妇女上下,毫不注意,陈女士乃乘机达成其特殊任务。惠州事败,党人梁慕光来横滨,也称赞陈氏英勇不已。而她却说:“我当时传递书简,并不害怕,大家拼命做去,总有办法。”刘成禹曾题诗咏之:“望门投宿宅能之,亡命何曾见细儿;只有香菱贤国妪,能飘白发说微时。”
革命女性
19世纪末,20世纪初,革命党人在中山先生的卓越领导下,追随奔走革命,日本横滨、南洋庇能等地一带,成为党人活动的重点据点。从那时起,陈粹芬女士毅然决然地追随中山先生,加入革命的行列,前后有14年余。她对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,然因她没有正式的名分,以及传统观念(为贤者讳)等政治禁忌,她竟成为“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”。就事论事,这是很不公平的。即使中山先生的侄孙孙满(德彰公之嫡长孙),谈及此事,皆深有同感。他曾展示香山孙氏家谱,所列中山先生配偶中,系以与之结合时间及年龄长幼为序,将陈粹芬女士(侧室),列为卢慕贞夫人之后,宋庆龄女士之前。或许有些卫道之士不以为然,笔者则认为史贵求“真”;无中生有,固为大忌;湮没史实,询无必要。笔者之所以罔顾禁忌,介述陈粹芬女士其人其事,主要的着眼点,并非揭发私人的隐讳,乃是在于肯定她对清季革命运动大有贡献而不忍于百年后的现今,仍未见中国近代革命史一鳞半爪,任其空白。这是当前一些孙中山研究的缺陷,实在是不应该!
.名人查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、编辑和维护,如您发现名人查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,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;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,请通过 mingrencha@88.com 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。
.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、抓取名人查内容;合理使用者,请注明来源于www.mingrencha.cn
本月热门人物
-
李启龙(二丫讲梵博主)
李启龙,一名九零后中年人,运维界的小学生。二丫讲梵网站站长
-
有巢氏
有巢氏,简称“有巢“或”巢”,号“大巢氏”,华夏族,位列五氏之首,被誉为华夏“第一人文始祖”。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,建立古巢国。有巢氏出生在安徽省巢湖流域,后迁徙至山西省石楼山一带。 有学者认为有巢氏出生在苍梧,立都河南舞阳。 也有史学家认为有巢氏生活在山东、四川
-
江远(国民法医主角)
江远:起点小说作者志鸟村《国民法医》一书的主角,拆二代!父亲
-
李赞(90后书画新秀)
笔名礼赞,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郑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,学士学位。河南泌阳县人,1996年出生。绘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,并被多家艺术单位永久收藏。 自幼喜欢诗词书画,在中学时期,坚持练习绘画基本功,每天放学后,在画室练习至深夜,冬夏不弃,多才多艺,传统美学、诗词、篆刻、鉴赏均有涉猎。其绘画作品工写兼备,尤以写意花鸟为长,与古为新,风格秀逸严谨。
-
张霖(国家一级美术师)
张霖,女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。河南美术教育学会会员、河南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。大红袍筹备画家。 从小就喜欢书画,几十年来,一直把书画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。多年来,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,也经常到国内外参观、参加书画展,从中汲取精华。书法绘画风格从不求
-
张黎(当代画家)
张黎,1965年生,河南商丘人,中国当代画家.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,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,修山水,书法,画论,篆刻等.山水画致力于线、面、色、墨的和谐统一,以舒缓当风的线与掷重苍浑的面结合,或墨融于彩,或簌彩于墨,营造出独具匠心的中国精神和东方意境,形成了意新情浓、潇洒雄奇、宽舒荡漾的色彩斑斓的水墨世界。 其画作不求
-
欧桂生(刑侦八虎)
法医临床鉴定人,执业证号:440118239037,主任法医师,硕士生导师,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。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;中国人体损伤鉴定委员会副主任;中国法医学会常务委员;广东省法医学会理事长;中山大学法医学系客座教授。曾获评公安部"八大刑侦专家"。